English

社会学百年轨迹启示

2000-01-04 来源:光明日报 郑杭生 我有话说

我想从学者和学科两个方面谈谈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的启示。

第一,自觉把握中国社科工作者的职责——以最小的社会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总是伴随着代价。社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研究如何以最小的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的社会进步。其实,中国社会学百年都是在做这样的工作。远的不说,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社会进步,可以说,超过了前两个时期约140年的总和。前两个时期,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20年的进步和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也付出了种种代价。面对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并存的情况,包括社会学者在内的社科工作者的职责应当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研究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二,自觉把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作为社会学者尽职的最佳途径——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社会学百年,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以新中国建立为界,前一段近50年的中国早期社会学和后一段50年的中国当代社会学。在这百年的曲折过程中,它无时无刻、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特别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并且正是在这种处理中实现了或在实现着自己的创新和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社会学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简明地概括为四句话,就是“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

立足现实,就是社会学要把现实的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社会学立足于现实,早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应用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的著作,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生气勃勃的社会学活动的中心”,在思想质量上除北美和西欧之外的“世界上最繁荣的社会学所在地”。自1979年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社会学工作者在费孝通、雷洁琼等老一辈社会学家的传帮带下,仍然把现实的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并把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现实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应当说,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凡是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无一不是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的结果。

开发传统,就是中国社会学要注意吸取几千年丰富的社会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治乱兴衰的思想,以此来观察现实的中国社会,并对西方传入的社会学给以带有中国特色的解释。中国社会学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史论结合对社会学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历史感的社会学作品,是缺乏底蕴的。

借鉴外国,就是中国社会学界要注意借鉴国外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借鉴外国主要涉及社会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关于社会学本土化的问题,第一,所谓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正确地描述和解释中国的社会现实,预测社会发展的前景,从而有助于中国的社会发展;第二,在当今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问题是以社会学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的正确选择为前提的。第三,当今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标志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第四,本土化并不是排外化,也不是外国化、西方化。

创造特色,就是在立足现实、弘扬传统和借鉴外国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社会学自己的创造。严复用治乱思想给社会学定义,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用“差序格局”来说明社会结构格局等,很有中国特色和创造性。社会学恢复与重建后,小城镇理论和实际、社会转型论、社会运行论等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中有影响的几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